鋼城人物

鋼城人物
首頁 鋼城人物
牛國棟:我的夢
來源: 不銹冷軋廠第一軋制作業區大班長 作者: 牛國棟 時間: 2013-09-01
我是不銹冷軋廠的一名班長,也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去年通過參加黨的十八大和宣講十八大精神,我知道了中國夢,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的夢,我們太鋼呢,也有夢,是全體太鋼職工的夢。我呢,也有我自己的夢,來太鋼工作近十五年來,因為心中有夢,支撐著我一直不斷前行。
我的第一個夢,來太鋼夢。
1997年我從太原冶校畢業,分配到太鋼工作。在畢業前,參加了省里組織的“選拔優秀大中專學生從事基層共青團工作”的考試。我來太鋼報到后的第十天,考試成績揭曉,我被省團校錄取,要脫產學習。據我了解,還沒有哪個人剛來太鋼就能保留工作繼續上學的。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和組織反映,沒想到過了幾天,太鋼同意了我的請求。
團校畢業前,我參加并通過了公務員考試,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后,我有兩個選擇:一是回家鄉干共青團工作,二是回太鋼當一名工人。當時很糾結,一邊是父母苦口婆心讓我回到身邊,一邊是對鋼鐵行業發展的美好憧憬;一邊是公務員讓人羨慕的身份,一邊是工人在現場干活的場景;一邊是對大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邊是故土難離的眷戀。最終,懷著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我選擇了太鋼。
我的第二個夢,好工人夢。
一上班,我就開始倒班,剛開始由于不熟悉,操作過程中會出現失誤,老師傅也會訓上幾句。感覺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當時我問自己,選擇是不是錯了?
有一天,師傅看見我愁眉苦臉,下班后叫我和他一起吃飯。我們邊吃邊聊,他像家人一樣開導我,給我講他當年的經歷,他說:只要不斷地堅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學習,就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他也是這么一路走過來的。我覺得我遇上了一位好師傅,應該跟著他好好干,當一名最好的工人。
我從2001年開始報名參加技術比武。開始幾年,不是因為理論成績不理想,就是因為實際操作干不好,總是眼睜睜看著別人拿狀元、得名次。“憑啥他是狀元?都是人嘛!”
技術比武是一面鏡子,照到了我的不足。為了縮短差距,我把有關軋鋼方面的書“啃”了一遍又一遍。在實際操作中,我會多加一兩個小時班,有步驟地進行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努力,2006、2007年我連續兩年獲得了“冷軋鋼工技術比武狀元”。
同事們都說我已經達到了一名好工人的標準,但我知道,做全行業最好工人的夢想依然是我一生的追求。
我的第三個夢,好班長夢。
2003年我成了一名軋機班長,一個好班長、一名共產黨員,不能只是要求自己先進,還要帶領大家一起進步。
我和班組成員從分析班組現狀入手,了解每個成員的個人想法,討論、明確了班組目標、班組價值觀,和大家一起提出了“把班組打造成‘三力’型紅色班組” 的共同愿景(三力指活力、戰斗力、競爭力,紅色是說我們班組成員全部都是黨員)。 這個愿景把大家凝聚到了一起,引領班組成員克服困難、努力成長。接著,我們著手創建“苦讀知書味、創造樂無窮”的“學習型班組”,全面提高班組成員操作技能。
我們班組全體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挑戰高指標,敢啃硬骨頭,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我們班組連續3年,綜合指標完成最好,平均年收入全作業區最高,還獲得了“全國學習型班組標兵” 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我的第四個夢,好團隊夢。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盡管我們班組的技能高了,戰斗力強了,可對太鋼的貢獻畢竟有限。我常常想,怎么能夠把我學到的、掌握的毫不保留地交給其他職工,為太鋼發展培養更多懂技術、操作精的技術工人。
幸運的是,2010年,以我名字命名的“牛國棟創新工作室”成立了,這給了我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
工作室將“提高軋制光亮板命中率”作為優先項目。我們召開懇談會,針對性分析每臺軋機的設備狀況、工藝、操作規程,以及工人的操作習慣和影響質量的因素,優化工藝流程,固化操作規程。在摸索規律的過程中,大家一起對各種數據信息反復思考、驗證,集思廣益,最終掌握了提高軋制光亮板命中率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工作室又進行了12個項目攻關,獲得兩個一等獎、三個二等獎、三個三等獎、四個鼓勵獎,這些項目改善效果顯著,推廣意義重大,創造了約3500萬元的經濟效益。我自己和工作室的成員也取得了相應的進步,2012年我申報了3項個人專利,成員李竹被評為太鋼勞模;成員王月省“單機架軋機控制成材率九步法”被評為太鋼職工先進操作法等等。工作室先后被命名為“太原市職工創新工作室”“山西省勞模創新工作室”。
工作室成績的取得,讓我認識到大家凝聚到一起的力量,也讓我更加意識到只有發動盡可能多的職工參與進來,推廣技術、提高技能,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威力,產生更大的效益。在我們工作室付諸行動的短短兩年時間內, 11名成員一共組織了8批次軋鋼工培訓,累計培訓 105 人,培養出高級軋鋼工86名、班組長10名、技師6名、高級技師2名。
我的第五個夢,幸福家庭夢。
不管是當一名好工人、好班長,還是建一個好團隊,我都在為夢想奮進,努力做得更好,也因此獲得了無數的榮譽。我知道,在榮譽的背后,是家人的支持和付出,每次面對親人總覺得虧欠太多,覺得沒有盡到作為兒子、作為丈夫、作為父親的責任。
對于父母,我心懷愧疚。這些年來,我記不清有多少個節假日是在崗位上度過,不能回家和父母團聚。過時過節,給父母打電話,總覺得不知道該說點啥。每次,父母問“國棟,你們哪天能回來”時,我從來不敢說具體時間,因為我怕按時間回不去,反倒讓父母擔心。
我愛我的家庭,可是面對現實,總是要有取舍的。作為一名黨員,在組織需要時,我選擇舍小家顧大家。只有太鋼好,我的幸福家庭夢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