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城人物

鋼城人物
首頁 鋼城人物
李姚兵:鋼城黨員的先進性
來源: 太鋼新聞中心 作者: 郭世強 時間: 2013-07-15
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有愛國、愛黨、敬業、奉獻等諸多方面。本文向讀者介紹的不銹熱軋廠工藝技術員李姚兵,就是為了他熱愛的不銹鋼事業無私奉獻的代表人物之一。
2008年年底,完成北京科技大學碩士學業后,李姚兵非常幸運地同太鋼簽約。如今,談起自己的就業歷程,小伙子臉上依然閃現簽約成功那一刻的驚喜,同時也多了一份欣慰與滿足。用他自己的話說:“在太鋼工作事業有平臺,工作有干勁。”
分配到不銹熱軋廠后,業余生活本來就比較簡單的他,除了“啃”那些專業書籍之外,經常在車間里一扎就是一整天。在他看來,生產線上有太多的知識和課題需要了解和掌握:從坯料到成品,從不銹鋼的加熱、軋制到熱處理,從產品的內在性能到表面質量……這樣的實踐機會,使得癡迷于不銹鋼的李姚兵倍加珍惜。
2010年,李姚兵擔任不銹熱軋廠技術員,主要負責不銹鋼工藝與產品開發。此后,由他組織開發的不銹鋼新品種有超級雙相不銹鋼、節鎳雙相鋼、尿素級不銹鋼、沉淀硬化不銹鋼、鎳基合金、節鎳型奧氏體不銹鋼等。
超級雙相不銹鋼S32750以其高強度、優良耐腐蝕性被廣泛應用在石油石化,海水淡化和核能等苛刻的環境中,屬于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超級雙相不銹鋼產品。因其強度高,軋制壓力大,一直在臨鋼進行生產。但臨鋼生產存在坯料運輸成本增加,交貨周期長等缺點。為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交貨周期,同時也為不銹熱軋廠開拓了高端產品市場,2012年2月該廠進行了首次試制,由于對鋼種特性掌握不足、現場煤氣介質的波動,以及軋鋼工對鋼種特性的不熟悉,導致軋制溫度偏低,鋼板邊裂嚴重,形成非計劃。在第一次試驗的基礎上,李姚兵汲取過程控制中的不足環節,通過與現場師傅的溝通交流,請教技術中心的專家,制定出三套詳細的軋制試驗方案,選擇最優秀的軋鋼操作工進行軋制,并詳細檢點過程控制要素,最終順利實現了超級雙相不銹鋼S32750的生產,實現了零的突破。
尿素級不銹鋼是尿素高壓設備上廣泛應用的不銹鋼材料,使用環境惡劣,要求具有良好的耐腐蝕和高的承壓能力,一直依靠進口。為打破國外產品的壟斷,推進國產化,李姚兵閱讀了大量的文獻,摸索到影響耐腐蝕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在現場進行了試驗,有效地提高了其耐腐蝕性能,滿足了行業標準要求。為太鋼尿素級不銹鋼316LMOD產品開發實現了“首發”。該工藝制度的研究獲得2012年公司合理化建議二等獎。
為了擴大生存空間,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2012年9月,不銹熱軋廠在內外雙重壓力的情況下,第一次接下了300噸無修磨板的合同。在合同生產過程中,李姚兵負責每一塊鋼板的生產組織和出廠把關。生產過程中,他向廠部要激勵政策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梳理影響表面質量的控制點48個,逐一安排專人點檢,同時,通過對操作工和質檢員進行生產過程控制培訓,針對現場進行小改進等有效措施,按質按期完成合同,質量完全達到用戶的需求。
忘我工作的背后,是妻子的理解與支持。無論多晚下班,周末加班與否,妻子始終沒有一句怨言,常掛嘴上的話是:“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對我和孩子最好的照顧。”在感激妻子同時,李姚兵覺得欠妻子的太多。懷孕期間,妻子一直住在自己媽媽家里,作為丈夫的李姚兵不能守候在她身邊,甚至是在妻子分娩的那天,李姚兵還在廠里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