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感體會
首頁 觀感體會
與城共融——太鋼人不懈的追求
作者: 夕陽紅記者團 王琴 時間: 2013-04-27
4月20日,大雪初晴。一大早,我們夕陽紅記者團的記者們就興致勃勃地來到太鋼參觀。
來到太鋼,廠區大得就像一個小城市。一條條街道規劃整齊,路標醒目;路旁綠樹成蔭,春花吐艷。高大的廠房在綠樹紅花的映襯下更顯得色彩鮮明、雄偉壯麗。真正是“廠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自然與鋼鐵在這里相融。”我們這些老記者們被這花園一樣的廠區景致深深吸引,紛紛拿出相機,拍下這些美不勝收的畫面。
廠區的風景已是如此令人陶醉,而太鋼人在工作中,時時處處注重節能減排、與城市和諧共生的創舉更是令人贊嘆、令人敬仰。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許多具體、感人的細節。比如:在原材料運輸過程中,采用長距離貼近礦漿體管道輸送,減少了汽車運輸的揚塵污染,杜絕了浪費,從源頭上推進了節能環保;為了杜絕煉焦煤露天堆放造成的揚塵污染,先后投資建成了14個儲煤罐及相應的運煤皮帶通廊,淘汰了露天煤場,將昔日煤場改造成了郁郁蒼蒼的休閑之地;為有效阻擋原材料場內的揚塵污染,改善周邊環境,太鋼在原料廠投資建設了不銹鋼擋風抑塵網,抑塵效果達75%以上,被人們稱作不銹鋼的“環保墻”;為了改變過去40毫米以下的石灰石不能利用而傾倒的浪費現象,太鋼在東山石灰石礦建成一次性投產規模最大、公益最先進的三座現代化活性石灰回轉窯系統。項目投產后關停了東山礦區域10多座土石灰窯,每年為太原市消減粉塵排放量200多噸,消減二氧化硫排放量300多噸;過去冷卻焦炭用濕法熄焦,既消耗大量水資源,又浪費熱量,還造成環境污染,而今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節能環保煉焦工藝技術,每年節水近100萬噸,可減少粉塵排放228噸;為了使礦渣變廢為寶,太鋼人用礦渣超細粉加工工藝,將礦渣磨細后摻入水泥或混凝土中,成為既有抗腐蝕能力,又有抗凍性的新型建筑材料……一種種節能減排的新設備、一項項推動促進環保事業的新工藝,無不凝聚著太鋼人對“綠色發展”的高尚追求;無不展示著太鋼人為推進綠色發展所做的不懈努力與巨大貢獻。這一樁樁、一件件,就像一個個動人的音符,譜寫出鋼鐵企業與城市同生共融的和諧樂章。
早在我們的少年時代,只要聽說同學中誰的父兄在太鋼工作就非常羨慕。而今,太鋼發展成這樣了不起的現代化鋼鐵企業,為我們生活的城市更美好而堅持不懈地追求著、艱苦卓絕地奮斗著,當一個太鋼人,不是更值得驕傲和自豪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