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文明報:做創新追夢的“軋鋼牛人”——記“中國好人”牛國棟
牛國棟(右二)正在作技術指導。
身材高大,濃眉大眼,一臉正氣,眼神堅毅……這是記者見到牛國棟的第一印象。
牛國棟是山西省太原市太鋼不銹冷軋廠冷連軋作業區班長,長期從事一線軋鋼操作、創新工作室運行和班組管理等工作。多年來,他以創新引領智慧生產,精益求精打造行業標桿,今年7月入選大國工匠培育計劃,曾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西好人”等多項榮譽。
今年7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發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牛國棟獲評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
拼“牛”勁
從普通工人到全國技術能手
1997年,牛國棟從原太原冶金工業學校軋鋼專業畢業,進入太鋼成為不銹冷軋廠連軋作業區的一名普通工人。
“一定要干出一番名堂來。”初入車間,牛國棟就給自己定下了奮斗目標。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著差距。當時,沒有實踐經驗的牛國棟因許多工作“拿不起來”,沒少挨師傅批評。
“別人能行,我為什么不行!”回憶往事,牛國棟依然歷歷在目,也是從那時起,他不服輸的“牛”勁被激發起來。“不想被瞧不起,也不想‘差不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此后,牛國棟開始仔細觀察模仿師傅們的操作流程。他一邊仔細揣摩,一邊把不懂的地方牢記在心間,不懂就問,找著機會就使勁學。他上班時請教師傅,下班后“啃”專業書,有時在工作現場一揣摩就是兩三個小時……看到牛國棟勤快又好學,老師傅們也都樂于教給他各自的“絕活兒”。不到一年,牛國棟就成了班組的技術能手。
2006年,牛國棟代表冷軋廠參加太鋼第27屆職業技能技術比武,一舉摘得軋鋼“狀元”桂冠。次年,他又憑借過硬的本領蟬聯冠軍。之后,得到了肯定和認可的牛國棟愈發注重更為全面的業務學習和技能提升。2021年,牛國棟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技能報國的追夢路,越走越清晰。一路走來,牛國棟從一名好工人成長為行業好工匠。
創“牛”績
攻堅克難啃下“硬骨頭”
在廠里,牛國棟總是被大伙親切地稱為“牛”班長。不僅因為他姓牛,更是因為他的工作業績“牛”。
2012年初,太鋼引進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填補國內空白的寬幅光亮板生產線。但當時由于國外專家對核心技術的封鎖,以致操作期間問題不斷。
“難道離開外國專家,我們的機器就不轉了?”在“卡脖子”的關鍵時刻,牛國棟站了出來。他主動請纓,擔任寬幅軋機大班長,承擔起挑戰性極強的新設備調試工作。僅僅不到一個月,他就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關,實現一次過鋼成功。試生產15天后即開始正式投產,創造了單機架軋機調試時間最短、投產最早、產品質量起點最高的紀錄,比通常從試車到投產的3個月時間大幅縮短。
自牛國棟參加工作至今,廠里的冷軋機已更新了四代。對他來說,每次新設備的啟用都是一次挑戰和超越。其間,他帶領團隊攻難關、解難題,開展“一月一課題,一月一攻關,一月一總結”活動,在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優化軋制工藝、創新操作方法,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
育“牛人”
傾囊相授帶好每一撥人
技術發展,創新是關鍵。一直以來,創新都是牛國棟非常在乎的事。“創新就在平時看得不順眼、不通暢的地方,只要能帶來工序的優化、操作的簡潔、流程的安全,這都是創新。”在牛國棟看來,創新不分大小、沒有高低,人人皆可創新。
2011年,以牛國棟名字命名的“牛國棟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的墻上,更是醒目地寫著團隊座右銘:“創新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改變一點點。”就這樣,牛國棟帶著團隊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愈加堅定。
從2011年至今,牛國棟先后取得了2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明專利、6項個人先進操作法,發表論文5篇,牽頭、參與18項創新項目開發,榮獲中國寶武創新成果獎一等獎1項、省“五小”競賽成果獎一等獎1項……
與此同時,他發揮所長,在不同平臺、場所、學校等累計開展培訓81次,累計培訓5000人次,培養出高級軋鋼工55名、班組長28名、技師25名、高級技師10名。
牛國棟以踏實進取、勇于創新的態度和作風為同事們樹立了榜樣。而他自己卻始終認為,這些成績和榮譽的取得,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優秀,而是因為太鋼賦予他成長支撐,老師傅們傾囊相授,這是傳承。
“當了‘中國好人’就得有‘好人’的樣子,既要珍惜榮譽,又要讓榮譽化作繼續前行的動力。作為一線產業工人,就是要靜下心、沉下身子,軋好每一塊鋼,帶好每一撥人。”面對榮譽,牛國棟說,“步入新時代,比拼實力,更比拼智力,為國家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十分重要。我要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為企業培養更多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員工,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我會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