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衛視:勞動光榮 創造偉大:好鋼是怎樣煉成的?
主持人導語:太鋼煉鋼一廠碳鋼冶煉作業區電爐甲班是山西省“工人先鋒號”獲得者,這個班有9位師傅,平均年齡40多歲。同樣是煉鋼,別的班8小時出5爐,他們出8爐,而且質量也沒得說。他們的輪軸鋼能夠在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動車腳下每秒走100米,這樣的好鋼是怎樣煉成的呢?
車軸和車輪就好比高鐵動車的“腿腳”,因為要時刻保持高速運轉,要求鋼有絕對的耐磨性和韌性,一個小砂眼都絕不允許。長期以來,這種輪軸鋼我國一直都依賴進口,就在去年,太鋼自主研發生產的輪軸鋼,通過了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審批,并完成了惡劣條件下60萬公里的運行考核,而輪軸鋼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操作師傅:下,下,下,下,下,下。
操作師傅:500,500。
太鋼煉鋼一廠碳鋼冶煉作業區主操手 王力濱:收到。現在我加的就是渣料,去除鋼水中的有害雜質。
太鋼煉鋼一廠總工程師 趙大同:每一爐的鐵水,廢鋼的條件都是不一樣的,鐵水的溫度可能有偏差,這就要求操作工有相應微調。
太鋼煉鋼一廠碳鋼冶煉作業區主操手 王力濱:早加的時候,鋼水中的溫度不夠高,會引起噴濺,晚加的話又會造成渣料的浪費。
什么時候加?加多少?干了20多年,不僅王力濱,班組里9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竅門。今年是趙永亮在太鋼的第32個年頭,由于經驗豐富,關鍵的最后一道關口要由他來把好。
太鋼煉鋼一廠碳鋼冶煉作業區搖爐工 趙永亮:我搖鋼的時候,這個準確性必須高,你不能說這爐鋼的鋼水要求出83噸,你不能出84噸、85噸,兩噸鋼水就浪費了。
煉鋼看上去是一個粗活,實際上卻要求很精細。今天的第三爐鋼比預計時間晚了5分鐘,下班后,班長將大伙召到了一起。
太鋼煉鋼一廠碳鋼冶煉作業區班長 徐慧龍:需要成分的時候,趕緊和倒罐站聯系,早點要成分,要不你每爐耽誤5分鐘,8個小時耽誤多長時間?8爐鋼耽誤多長時間?
活做得越細,產品質量就越好。這些年,徐慧龍有個好習慣,那就是做筆記,已經有十幾本了,當班發現的事故隱患情況、安全生產經驗他全都要一筆一筆記下來。太鋼煉鋼一廠碳鋼冶煉作業區班長 徐慧龍:揚長避短,把錯誤的記下來,明天怎么改,從哪方面改,這對我們平時工作比較好。(2017-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