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鋼2018優秀共產黨員標兵、加工廠不銹鋼渣 作業區七八線主管賈寧
今年“七一”,賈寧憑借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太鋼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的榮譽稱號,這不僅是賈寧個人的榮譽,也是加工廠全體職工的榮譽。
“我們之所以推薦賈寧,是他身上確實體現出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優秀品質,讓這樣一名德才兼備的青年技術人才做榜樣,更能激發全廠職工踏踏實實學技術、鉆業務、勇擔當的責任感。”加工廠黨委書記、廠長王洪興說。
賈寧今年36歲,曾榮獲太鋼勞動模范、太鋼青年創新崗位能手、重點工程建設二等功等諸多榮譽,今年還獲得了2017年度“感動太鋼”人物提名獎,帶領的團隊榮獲2017年度太鋼優秀科技工作團隊。
賈寧究竟優秀在哪里?他是如何感動大家的?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走訪了他的領導和同事,探尋優秀人才成長的軌跡和經歷。
賈寧是河北保定人,2005年從長春工程學院應用化學系畢業后,只身來到太鋼加工廠。當時正值150萬噸不銹鋼系統改造,賈寧被分配到了為新煉鋼配套的廢鋼料場項目部。學化學的他從零學起,每天與工程和設備打交道。工程結束了,賈寧也從機械設備的門外漢成為了廢鋼處理的行家里手,他留在廢鋼料場,從技術員做起,一步步成長為作業長,成為當時廠里最年輕的中層干部。
“他特別好學,也能吃苦,對每一臺設備的參數、性能和運行狀態都了如指掌,仿佛他的腦子里裝了臺電腦。”一位熟悉他的人這樣對記者描述。
“每次遇到問題,我們主管總是沉著冷靜、不急不躁,很快能找到解決辦法,這與他平日的刻苦鉆研是分不開的,桌上厚厚的專業書籍,很多都被他翻爛了。”事務員蔡仙君說。
2012年,賈寧再次挑戰自我來到了當時的渣場事業部。渣場與廢鋼料場雖同屬加工廠,但工作性質截然不同,賈寧再次發揮他超強的學習力,在鋼渣處理的業務上不斷深耕,很快又成為這個行當的技術大拿。2013年,廠里成立了賈寧創新工作室,他帶領工作室成員在無經驗可循、無理論支撐的情況下,大膽探索,不懈攻關,在鋼渣處理工藝革新、金屬回收、質量提升等方面均取得較大突破,研發的不銹鋼熱熔渣快速分解及干法金屬回收工藝技術獲山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賈寧最大的優點是踏實、敬業、責任心強,遇到難題總是第一時間想辦法,而不是回避。他善于博采眾長,處理問題的思路非常廣,所以什么問題也難不倒他。他會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嘗試,直至問題解決。”加工廠廠長助理,當時是渣場事業部部長的陰彥光非常欣賞和信任賈寧,放手讓他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攀登。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作為都市型鋼廠的太鋼比其他鋼廠承擔了更多的環保責任。本身在鋼渣綜合處理方面走在前列的太鋼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粉塵成為搬掉渣山后渣場面臨的又一環保問題。為了徹底解決這一難題,賈寧和同事們始終關注和研究各種除塵方式,最終通過小范圍試驗,認定用于煙氣脫硫的動力波洗滌方式能很好地脫除粘性較大的不銹鋼渣粉塵。
2017年5月底,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渣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并要求在當年10月1日前完工。在4個月的時間里新建兩條不銹鋼渣熱燜處理線,11套動力波除塵系統,配套建設水處理系統及封閉全部露天料場,難度可想而知。作為項目副經理,賈寧深知,這是一場沒有任何退路的戰役。為了保證施工進度,他吃住在現場,精確倒排工期,細致安排項目計劃。哪里有問題,賈寧就出現在哪里,整個項目下來,一米八幾的他整整瘦了20多斤。當又黑又瘦的他站在家人面前時,大家都快認不出來了,妻子淚流滿面。
“在這場攻堅戰中,所有項目建設者都付出了許多,大家無私奉獻、無怨無悔,這也再次證明了我們加工廠有一支戰斗力強、能經得起考驗的職工隊伍,賈寧就是這支隊伍的優秀代表。作為李雙良精神的發源地,我們要進一步弘揚和傳承李雙良精神,讓雙良精神在新時代、在高質量發展的今天發揮更大作用。”王洪興說。
賈寧目前的職務是機動科科長,但他依然留守在渣場,負責新建七八線的生產和所有動力波除塵系統的運行維護。問起為什么工程結束了還留在生產線?他說,廠里非常重視除塵系統的穩定,希望我能帶領員工從一開始就建立一個好的運行維護機制,讓事關太鋼達標排放的這套系統能夠運行良好。從去年10月份投運到現在,這11套動力波除塵系統運行效果好于預期,排放濃度優于國家標準。現在冷卻車間已實現了關門、關窗生產,粉塵外溢事件為零。太鋼通過這次改造,也成為省市環保部門的免檢單位。
面對榮譽,賈寧始終認為,如果沒有領導的支持和同事們的幫助,沒有雙良式的職工隊伍,自己是干不出這些成績的。榮譽,是鼓勵更是鞭策,賈寧將牢記使命和職責,在鋼渣綜合治理和環保攻堅的道路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