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鋼2018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物流中心路車作業區副值班長楊建軍
滾滾的車輪碾過閃亮的鐵軌,悠長的汽笛劃破寂靜的站場,一列列滿載著鋼城豐碩成果的列車駛向遠方。在十里鋼城的鐵路線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辛勤和汗水將一輛輛載滿鋼材的車輛連掛成一條條鋼鐵巨龍,為企業的發運任務日夜奔忙著,楊建軍就是其中的一員。
“調車員堪稱是機車的眼睛,要在車輛外給司機導航,發出正確的減速、停車信號,必須指揮得當確保安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老調車員,楊建軍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
2013年5月,楊建軍從臨鋼援職來到物流中心路車作業區當起了調車員,為了盡快熟悉新的作業環境,融入調車工作中,他利用業余時間,記規章,畫線路,問同事、啃書本,隨看隨學隨記,在短時間內熟悉了太鋼廠區的調車業務。
調車作業是鐵路工作中最辛苦,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日常作業中,每天上下機車百余次,不但得“跑斷腿”,還經常要“說破嘴”,拿著對講機不停和司機溝通,確認行車線路。
在大家眼中,楊建軍苦活累活搶著干,從不斤斤計較,協同作業人員沒有一個人不愿意和他合作。物流中心調車員正處在新老更替階段,調車崗位人員略顯吃緊。不論是本班組還是其他班組臨時缺人,他都隨叫隨到,從不推辭。據統計,2015年,除完成本崗位工作外,他為其他班組頂崗46個班,周圍的職工都叫他“鐵人”。他總是笑瞇瞇地說,應該的。楊建軍憨厚的性格和肯擔當的作風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
零違章零事故,是楊建軍工作嚴謹仔細的最好證明。看似并不復雜的作業過程,其實對調車員的觀察和反應要求非常高。車輛行走到什么位置,與股道車輛還有多遠,掛幾個車,甩幾個車,什么時候摘,什么時候接,他都要與機車司機協調配合。每一個判斷、每一個指令都必須準確無誤,才能保證機車的精確停靠,甩掛連接到位。工作以來,楊建軍從未發生過任何事故。由于技術過硬,他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獲得了物流中心崗位技術狀元和優秀操作能手稱號。
擔任副值班長以后,楊建軍主動向優秀值班長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并在業余時間深研技規、行規、貨規等專業技術書籍,他還把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帶到了班組。班組成員誰在操作中有問題他都積極幫助分析排查,還經常跟蹤示范,認真指導。在他的悉心指導下,他所在調車乙班的標準化操作水平明顯提升,2017年被評為物流中心先進班組,他本人也多次被物流中心評為安全先進個人。
2017年,楊建軍的父親病重,又遇路車作業區因加車人員短缺,他放棄休假,一直堅守崗位,戰斗在保產一線,直到父親彌留之際,楊建軍才匆匆回老家見了父親最后一面。單位領導知道了此事,問他,家里這么大的事怎么不說呢,請假回家起碼能多陪陪老父親嘛。楊建軍說,這段時間任務重,大家都堅守在崗位,我實在走不開啊。說著說著,同事眼中的“鐵人”眼眶里已噙滿了淚水。
2018年3月份,公司保產發運形勢逼人,降庫存保發運任務繁重。人員是配齊了,但新人員業務還不熟,作為副值班長,楊建軍無聲地將責任扛在了肩上,他主動想辦法,定措施,把新人員作為重點關注對象進行現場跟蹤糾偏,同時加強現場管控,一個班下來,他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現場跟蹤檢查上。由于生產任務緊,職工中午來不及吃飯,為節省作業時間,楊建軍就提前買好飯,送到機車跟前。職工交班晚時,他就自己開車送職工到交班現場,保障運輸任務的順利完成。楊建軍說,我們的職工保產太辛苦了,我就是想為他們做點事情。
保產任務告一段落,楊建軍還是閑不下。今年下半年,物流中心面臨的保產壓力仍然不小,硬仗還得一個接一個地打。他說,公司生產經營形勢越來越好,物流上自然更忙了,但我們忙得踏實,忙得高興。企業好,我們職工干得有勁頭。
作為今年出席公司的優秀共產黨員標兵,楊建軍說,自己是一名老黨員了,和調車工作相守20多年,通過努力工作,擔當好鋼城運輸人應盡的責任,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