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鋼召開二季度安全生產、能源環保及綠色低碳工作會議
4月2日,太鋼集團召開二季度安全生產、能源環保及綠色低碳工作會議,總結一季度公司安全生產、能源環保及低碳工作,分析存在問題和不足,并對二季度工作計劃進行部署。太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小弟出席會議并講話。太鋼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華主持會議。公司領導尚佳君、南海、武海山及經理助理級領導參加會議。
會上,公司安委辦匯報了一季度安全工作落實情況及二季度安全生產工作計劃;環委辦匯報一季度能源環保綠色低碳工作落實情況及二季度工作計劃;公司領導就做好二季度安全生產、能源環保及綠色低碳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一季度,公司安全生產形勢嚴峻,暴露出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加以改進。二季度公司安全生產的重點工作包括:強化“大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和管理者安全履職;全面抓好防范措施的落實;全面加強國家有明確規定的事故管理;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落實風險風機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以安全生產標準建設為抓手提升體系管理能力;結合季節特點做好消防、安全風險防范工作。
一季度,太鋼集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開展能源環保及綠色低碳攻堅行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加強能源環保及綠色低碳工作任務仍然艱巨繁重。二季度,能源環保系統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行動自覺,保持清醒、直面問題,找準短板補強弱項,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開展低碳能效管理,強化礦山環境風險管控和環境保護專業培訓,提升環保精細化、規范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確保能源環保及綠色低碳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吳小弟指出,一季度,太鋼安全生產形勢非常嚴峻。公司各單位、各部門要深刻反思在思想認識、履職能力、工作標準和管理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聚焦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開展徹查徹改,筑牢安全生產防線。要解決好“站位不高”的突出問題,旗幟鮮明講政治,帶頭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樹牢底線思維,始終把安全生產各項工作想在前、做在前,促進安全生產工作提質增效,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解決好“本領不強”的突出問題,重視安全法規的學習,深入理解安全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全面掌握安全技術的專業知識,快速提升安全管理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提升履職能力。解決好“標準不夠”的突出問題,依據法律法規,以及行業規章和標準,進一步修訂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標準,使其滿足生產現場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不斷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運行效率。解決好“效果不好”的突出問題,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嚴厲整治各類違章行為,堅決與違章行為作斗爭,最大限度把不確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化解在未然,確保安全生產各項工作能控、可控、在控。
關于做好下一步安全生產工作,吳小弟強調,要聚焦關鍵崗位、危險崗位,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重點推進智能機器人的應用。要加強行為觀察,利用安全視頻監控回放,識別不安全行為,實現隱患排查,防范事故發生。要提升風險識別能力,運用各種方法系統、連續地辨識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并準確分析出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有效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
關于做好下一步能源環保綠色低碳工作,吳小弟強調,要聚焦重點任務,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建設美麗太鋼。日前,鋼鐵行業被正式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約束時代來臨,鋼鐵企業進入了“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時代,要提高碳意識,關注碳政策,加大節能降碳的宣傳力度,廣泛傳播節能降碳和綠色發展理念。要加強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細化落實無組織排放治理措施,對焦化等重點區域無組織排放存在的問題全面梳理、限期整改。要聚焦價值創造,扎實推進“跑冒滴漏”專項行動,重點解決能源介質結算比例大的問題,算準算細能源賬。要提升功能精度管理水平,強化本質化安全和異常排放管理,降低安全與環保風險。
李華在主持會議時強調,公司上下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切實提高安全環保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安全生產方面,要強化逐級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形成層層有人抓、步步有人管的局面,構筑起安全生產的嚴密防線;要強化標準化操作,夯實安全管理基礎。要強化閉環管理,實現安全管理質效提升和良性循環;要強化安全責任追究,形成震懾、倒逼落實,確保安全責任不空轉、不失守。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中國寶武集團對公司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檢查,接受全面體檢,對指出的問題隱患,立行立改,舉一反三,為公司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安全環境。開展熔融冶煉區域安全大檢查,全面徹底排查整治安全隱患,消除安全風險。在能源環保及綠色低碳方面,要進一步壓實環保責任,嚴格責任追究。要倒排工期,強化要素保障,確保廢氣超低排項目和重點固廢綜合利用項目按計劃節點順利完工。
公司各部門和單位正職領導、工會職工代表、生態圈企業主要負責人、常駐協作供應商主要負責人在主會場參會。各單位其他班子成員及安全、能源、環保、設備、工程、技術部門負責人;常駐協作供應商和在建工程項目部領導和所屬部門負責人;生態圈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及分管安全、能源、環保負責人在分會場視頻參會。